日前,据国外科技媒体TechGenyz报道,在德银虚拟技术大会(Deutsche Bank's Virtual Technology Conference)上,美国处理器大厂AMD高级副总裁、数据中心及嵌入式部门业务总经理福雷斯特·诺罗德(ForrestNorrod)暗示,该公司已获得向其美国“实体清单”中某些公司销售其产品的许可证。
AMD的“暗示”和“声明”,对于华为的众多供应商尤其是美国供应商来说,无疑是利好消息。这也意味着诸如台积电、高通、三星、LG、SK海力士以及美光等大厂都将有可能获得继续供货华为的机会,即便这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。
毕竟,当下对于华为的相关产品,需要经过美国商务部、国防部等多个部门和机构的介入和批准,整个程序错综复杂且耗时长久。按照以往经验来看,申请供货许可的企业真正能够获得回复至少需要8到12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。这也就意味着接下来的一年里,供货商需要承担因华为板块的业务缺失而带来的一系列损失,华为的部分业务要想持续运转,也只能通过消耗原有库存来解决。
就本次AMD的发声来讲,如若AMD所指的许可证是在美国今年8月第三轮禁令之后获得的,可能还有所转机。若真如此,这就反映出美国仍然是在采用一贯的先强硬施压,后放缓力度的“极限式”谈判法。这似乎也顺应了当前的总体局势,一方面,态度过于强硬,无疑将为广大美国半导体供应商造成实质性的损失,这点美国政府尤其是商务部应该是心知肚明,外加美国商界持续不断的努力游说,对政府政策的变化造成了一些影响。
另一方面,则是国内对美国政策的态度和策略转变,或许也让其看到了中国真正硬气的一面。9月16日,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称,接下来将集中全院力量聚焦国家最关注的重大领域攻关,从2021年到2030年未来的十年是“率先行动”计划第二阶段,这一阶段就是要把美国“卡脖子”的清单变成科研任务清单进行布局;9月17日下午,华为CEO任正非也访问了中国科学院,并与中科院院长、党组书记白春礼举行了工作会谈,探讨合作基础性科技研发的可能性。外加商务部《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》的出台,也增加了一丝对抗的意味。
但对于国内科技企业尤其是华为来说,面对当前的好转形势并不能高兴太早。无论是大选前还是大选尘埃落定之后,美国两党对于中国科技的扼制态度都将是一致不变的,华为以及中国整个科技产业必须做好长期备战的准备。一方面,面对美国方面的打压和制裁,中国企业需摆出积极乐观的态度,倡导中美在商业和科技层面的密切合作,毕竟“脱钩”仍然是十分不可取的。
另一方面,编者认为,即便日后形势果真有大的好转,中国企业尤其是半导体厂商仍然要抱持着“悬崖勒马”、“极限生存”的态度。更多将精力与资源聚焦到自身在供应链端容易被“卡脖子”的一些关键环节,通过培养国内相关供应商或者采取自主研发等各种方式,提升供应链的可靠性以及本土“备胎”的可替代能力。只有整个产业链联动起氛围,才能密切配合国家层面上对国产替代方案的支持政策,形成上下循环,从根本上加速关键环节“国产化”之日的来临。